何登骥团队双季功能稻晚稻在渝首次开镰收割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13日电(罗永皓)13日,何登骥功能稻重庆科研团队在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显林村试种的双季功能稻晚稻首次开镰收割。这标志该科研团队研发的特种功能多季稻在渝试种再一次取得突破。

绵绵秋雨,盖不住显林村阵阵稻香。记者在巴南惠民特种功能多季稻良种示范基地看到,山间的稻田里,成熟饱满的稻穗纷纷压弯了腰。一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将一棵棵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变成粒粒稻谷。
“临近入冬收稻,在我们显林村还是第一次。明年村民就可以种两季稻了”“谷种可以撒播,免掉了育秧、插秧环节,这意味着旱地、水田都可以种”……看着眼前的丰收场景,惠民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余治强和显林村支部书记吴光荣的对话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中国三农建设委员会功能稻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何登骥在当日举行的重庆巴南惠民特种功能多季稻良种示范基地科研成果现场交流会暨收割开机仪式上介绍,自己自1991年开始从事生物育种和功能性水稻研究。经过30多年的科研和反复实验,在有效解决了耐盐水稻种植技术的同时,逐步探索研发耐寒的多季稻、水旱两用稻、低吸附重金属稻和富硒稻等特种功能稻良种。
“耐旱、易种、高产、健康”是何登骥为其主导研发的特种功能多季稻总结的四个功能优势。此外,该稻可采用传统方式育秧插秧,也可采用手播、机播等播撒方式,可以降低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成本。
何登骥建议和希望,特种功能多季稻耐旱、多季、易种等综合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西南地区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广。同时,倡导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调动稻农的积极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