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引关注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6日电(张旭)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行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9月4日至6日,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3智博会”)在重庆举行,多家参展单位聚焦该行业,竞逐“新蓝海”。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记者在2023智博会重庆潼南展厅看见,再制造车灯、再制造发动机、再制造装饰件摆满了展台,展示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应用前景。

“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锂电池的梯次回收。” 参展企业、重庆贝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缪晓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们会对汽车的电池部件进行检测,其中,“状态良好”的电池部件被放上生产线,经过重组工序,它们将在低速电动车、储能电池、通信基站、智能路灯等应用场景“上岗”,实现再利用。
缪晓说,对于那些状态不符合“再上岗”标准的旧锂电池材料,将提炼其中的锂、镍、钴、锰等贵金属,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这是一个正在增长的市场,未来前景极好。”缪晓说,公司将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拓展相关业务,为汽车大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退役锂电池的处理上,不断有企业发力。在2023智博会n3馆的动力电池展场,来自重庆永川的退役锂电池绿色高值循环利用技术,吸引了很多行业关注。
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负责人丁桑兰介绍说,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湿法短流程退役锂电池资源化利用技术”,以退役锂电池为原料,生产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和电池级锂盐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成制造的原料,具有流程短、回收率高、清洁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等优点,成本可以节约40%-50%,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降低80%。
丁桑兰介绍,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位于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厂房面积4000平方米,设备300台/套,已经建立退役锂电池处理能力为1000吨/年的产业化示范线,并于2022年入选重庆市科技型企业。

“我们不仅做锂电池循环利用,还做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弘喜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加快建设汽车回收市场,“力争做成全国最大”。
该负责人称,弘喜汽车通过报废汽车的零部件再制造,让报废回收汽车创造出了新的价值。他举例说,直接对一台报废车进行废钢的处理,可能仅有两三千元的价值,但经过再制造再利用以后,它的价值可能得到成倍提升。
相较于传统的“暴力”拆解,弘喜汽车采用精细化的拆解方式,车辆拆解前会将油液被全部抽走,确保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一些品质较好的零部件被回收再利用,其他材料则分门别类进入再生环节,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影响。

重庆市潼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是该区攻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该区将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内外饰集成等产业,拓展汽车后市场锂电池梯次循环利用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打造重庆市汽车再制造中心,并打造“全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随着当前市内及国内的汽车保有量稳定增长带来的消费潜力,将为汽车后市场行业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