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在渝共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论城乡一体如何共同成长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26日电(记者钟旖)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26日继续在重庆召开。由重庆市人民小学承办的微论坛,“走向共同成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学校行动”拉开帷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人民小学以自身长达三十年帮扶行动的独特城乡教育实践为蓝本,邀请专家学者与乡村学校校长、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们一道,聚焦教育均衡、共话乡村振兴。

重庆市人民小学党委书记、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浪浪作名为“走向共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学校行动”的主题发言。杨浪浪回顾了自1994年人民小学团队走进垫江县五洞小学,开始长达三十年的教育帮扶之路。她以“共生”理念,形容三十年里学校与全市38个区县108所县级、乡村学校一同达成的共成长、同进步之路。
杨浪浪表示,人民小学在政策与实践的带动中不断调整共生模式,最终将自身实践成果转化为集团其他学校具体的、可复制的路径、方式和策略,探索出了“一点三圈五维”的共生发展模式。

微论坛的第一个板块是“三十年磨一剑:人民小学帮扶行动的‘垫江样本’”。在人民小学帮扶下成长起来的乡村校长、一线教师代表邹军、程德生、田军、谭雪艳、张玉琼等人,以故事讲述的方式,描摹出“垫江样本”的整体面貌,呈现人民小学从单一深入五洞小学走访、送教,到辐射至区域全体,超全域三分之一的校长和学校受益的三十年发展故事。
三十年来,从质朴的送课下乡到机制的迭代演进,从五洞的“点点星火”到垫江的山山水水,从自愿的学校结对到政府的行为推进,人民小学的“垫江样本”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小学对垫江县大石小学的帮扶,以及11位乡村女校长的引领,也是对2023年印发的《优质均衡意见》和《扩优提质计划》的强力推动。

微论坛的第二板块为“初心在前,矢志行远:推动高质量集团化办学”。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邀请到集团内部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共同参与,以沙龙对话形式回溯推进集团化办学中,学校如何通过“德育共壤、课程共建、教师共进、机制共创、成员校共享”等五个维度,扎深扎实推进优质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将自身实践成果转化为集团其他学校具体的、可复制的路径、方式和策略,实现从学校到集团再到区域内的共同成长。

“教育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是千家万户的事。”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用“担、真、共、敢、强”对人民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路径、学校取得的丰硕成果作出评价。他说,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业界倡导千人千面、千校千面。如何推进教育集团发展?如何真的通过教育集团路径来提升优质均衡的问题、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人民小学对垫江的帮扶行动确实为众多学校打了个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在党的二十大之后,重庆市人民小学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并未停止。记者从微论坛第三板块“走向共同成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新时代‘奉节蓝图’”中获悉,2023年9月,人民小学已组建帮扶团队奔赴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将开展长达数年的一体化深度帮扶,希望以此契机,为渝东北乃至三峡库区的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现场,赴奉节的人民小学帮扶团队代表,以面对面分享的方式,讲述了深度开展校地合作背后的帮扶努力与思考探索。
在微论坛圆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持续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等议题展开讨论,并阐释了如何探索新方式。

“教育帮扶‘难’,难在一时一处一域的帮扶,难以带来持久的改变,更难以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但人民小学的帮扶工作,有情怀、有系统谋划、有坚持不懈的实施、有好的机制,成效显著。”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在作总结发言时说,义务教育发展到今天,唯有往“优质”方向走才能解决问题,才有未来;要想实现优质均衡,学校特别是校长和老师极为关键;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的关键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

赵应生表示,“不管教育政策如何调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总有校长在坚守、在引领,在仰望星空、在脚踏实地地做事,有了这样的校长,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就是有希望的,中国教育的前景就是值得期待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