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山城·一路有你㉘魔幻山城的一只“巡线神鹰”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26日电 题:点亮山城·一路有你㉘魔幻山城的一只“巡线神鹰”
作者 彭国威 彭译萱
公司办公室楼上一个智能化库房尚未完全建成,梁宇却兴奋地邀请记者去参观这个“半成品”。
“你看看这个大型‘充电宝’,仅一个模块就能同时为15个无人机电池充电。”眼前的设备近一人高,他利索地操作着显示屏上的按钮,每块电池的数据特征、安全状况、充电状态等,一一呈现在众人面前,“这个库房建成后,我们公司的数字化程度又将提高一大截。”
2019年,在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梁宇作为公司第一代飞手,从零开始着手组建一个无人机班,不满30岁的他被任命为班长,带着班组巡线员“插翅”飞翔。
组建无人机班:“年轻人当不负韶华,就得‘敢教日月换新天’”
重庆是有名的山城,也是一座江城,大山连绵、沟壑纵横,让这里的地势十分险峻。“看到屋,走得哭。”对于工作在这里的每个电力巡线工而言,每次出门都是极大的挑战。
“我是2012年入职的员工,一开始就从事输电运检工作,当时长寿输电运维站要负责长寿区域内35千伏至220千伏线路及渝东南片区20条220千伏线路的运维工作,总长度1850余公里。”回忆以前的巡线经历,梁宇把脑袋摇晃得像个拨浪鼓,“这个区域主要在石柱、涪陵、武隆等山区,山连山,运维班就20多个人,完成一个周期的线路巡检,至少得两个月。”
春秋两季会好些,冬天里大山白雪皑皑,踏雪而行,一步三滑,稍不注意就会意外踩空;夏天烈日悬空,汗流浃背,运气不好还会和野兽来个“面对面”对峙,大家就像在“冰与火”的双重世界。
“嗖嗖嗖”,2015年,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购置了一台无人机。看着机器直冲云霄开展巡线,从小喜欢新鲜事物的梁宇,因为兴奋几天没有睡个踏实觉。
“整个一套设备有80多斤重,需要皮卡车拉到现场,几个人抬下车才能进行操作。”梁宇道,“这东西当时太精贵了,害怕受损,一开始主要用在城区巡检。”
“看得见,摸不着”那段时间,可把梁宇急坏了。2016年,公司组织第一批飞手培训,他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学习,当年就顺利拿证,“等到可以彻底上手时,公司也只有2台无人机,完全不够用,只能用于故障巡检,平常还是以人工巡检为主。”
“我们需不需要组建一个无人机班?”当时,敏锐的公司领导已经在开始擘画新蓝图,唯一缺少的底气是“自身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时光一晃而过,年轻人当不负韶华,就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服输的梁宇,心里憋着一股子劲,整天勤学苦练,并且在2019年重庆市能源工会无人机技能竞赛中,成功获得个人三等奖,成为渝东南片区获奖第一人,这给公司领导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
当年,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正式决定成立无人机班,梁宇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成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时,还找不到现成的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怎么办?脑海一片空白的梁宇只能四处请教,查阅资料,东奔西走一段时间后,所有的思路总算变得清晰。
见记者认真阅读墙壁上的各种规章,梁宇讲解时的声音分贝都提高了几度。
“无人机巡检,能快速巡查周边线路,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鹰眼’,巡检结果更精准了。以前红外线测温,需要人站在塔下几十米的地方测温,数据会有偏差,现在无人机可在3米以内的近距离范围展开工作。”梁宇说,早期每次拍摄回来,有几百张照片,甚至上千张照片需要人工肉眼进行识别,速度慢,而且结论不精准。现在将照片上传到国网缺陷识别系统,1个小时左右,就能生成精准运检报告。“自从无人机班正常运转后,公司巡检效率有了质的飞跃。”梁宇道。
探寻自主巡检:“我就是想让大家工作时‘吹着空调,唱着歌’”
一旁的同事,在电脑旁键指如飞,噼噼啪啪修改着屏幕上的一个个线路应用场景。

“这是我们这两年新的工作重点,对每一片的线路、导线、绝缘子等场景进行拍摄,然后回来逐个建模,构筑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主巡检系统。”梁宇说。
“自主巡检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就是解放人的双手、双脚。”梁宇解释,用无人机对每条线路点位进行拍摄,回来通过数据标注,建好区域模块,今后在日常巡检中,人都不用拿着遥控器去现场操作,只需远距离一键发布巡检命令,无人机就会自行起飞,主动出去完成巡检,将数据同步传回管理后台,完成工作后再自行飞回来。
“有点给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
“员工坐在房间遥控指挥,让无人机跑腿,完成整个巡检,我就是想让大家工作时‘吹着空调,唱着歌’。”梁宇自信地回答。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推行属地化管理后,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责任田”小了,只负责长寿区境内1000多公里线路维护,但其中500千伏线路有8条,长度约151公里。
“公司在走精细化道路,我们又怎样实现精益求精?”面对未来发展趋势,整个无人机班组都在构思,大家很快统一了走“自主巡检”道路的意识。
“我们2021年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目前无人机自主巡检110千伏至220千伏线路已经实现全覆盖,35千伏线路巡检建模工作有望在今年内收工。”指着电脑模块,同事接过话茬,现在已经有了树障分析软件、缺陷识别软件、日常管护软件众多应用。
办公室靠墙一角,一排排无人机整齐列队,就像时刻准备着奔赴需要的战场。“根据工作需要,这些年我们增购了喷火无人机、激光镜头等,已有大小型号无人机30余台。”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梁宇对每一台无人机性能了如指掌,对他们取得的战绩也是了然于胸。
迎战突发险情:“发扬电网铁军精神,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情况十分紧急,我们这里的山火勘查,能不能得到你们的支援?”
“需要我们做什么?”
“现在最难的是找不到隐患火点,能不能用你们的无人机帮我们侦测一下高温点位,防止再出火情。”
……
去年夏天,重庆多地发生山火,长寿万顺镇、洪湖镇、但渡镇接连出现火情,紧急关头,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招募“塔长、段长”严防死守,要求员工对重点线路进行现场24小时蹲守,自身高度紧张的工作中,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接到了消防的协助电话。

“启动红外线测温无人机,一旦发现高温点,立即汇报。”放弃休假,主动请缨加入“防山火,保供电”行动的梁宇,此时正寸步不离地蹲守在重要输电线路现场,接到消防部门电话后,他牵头绘制“无人机+防山火”作战图,每天出动5台无人机积极和长寿消防联合作战开展“巡山”。
这个无人机班,是不是真正的“王牌军”?常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联合行动中,无人机班一旦发现高温点,就现场把坐标及时发送给消防,他们再根据定位前往处置。
但渡镇走马岭山火,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无人机在现场巡视后快速给出结论:现场温度过高,为了避免产生未知危险,必须提前通过转移负荷的方式,对最危险的两条110千伏线路进行临停,再借道别的线路进行送电。“因为措施得当,避免了一个镇摸黑的状况。”梁宇说,现场没有住宿,就留宿百姓家,没有吃的,就只能饿着肚子。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这场高温“烤验”中,梁宇和班组成员齐心协力,逆向而行,在重要输电线路现场蹲守4天3夜,确保了负责区段内,无一条输电线路断供的完美战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