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年近八旬老中医坚持坐诊 探索“医养一体”中医道路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0日电 题:重庆年近八旬老中医坚持坐诊 探索“医养一体”中医道路
作者 梁钦卿
“杜老医生,我老失眠,精神不太好,请您帮我瞧瞧是咋回事儿?”
“来,先给你号号脉,张开嘴,我再看看舌苔情况。”
近日,在重庆铭心堂中医馆内,老中医杜文孝在诊室里聚精会神为病人望闻问切。今年79岁的他,虽然已退休多年,依然风雨无阻坚守诊室为患者治病。

杜文孝从事中医60载,倡导“传统中医+现代科技”临床模式,展开传统中医的内治外治相结合,中医理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养身与养心相结合的辩证医养措施,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减轻病痛。
行医60年来,杜文孝潜心阅读了大量中医古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治疗特提出“医养一体”的中医医养方式,做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我们探索‘医养一体’架构,就是为复兴传统文化,弘扬中医,传承经典,更好为人们健康做贡献。”他说。
《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指的是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怎么治?就是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杜文孝看来,中医历来把“养”放在第一位,养生是中医的长处,“医养一体”首先强调养身,做到身心同调,不仅治疗身体问题还有心理问题,使人拥有不病与平和的生活状态。
他介绍,在现代的西医管理模式中,医只治疗已有病症,防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现在人们亚健康状态很多,康养这个部分缺少专业医生,已跟不上人们更高的健康需求。”
杜文孝提及,想要学好中医,首先要练就举一反三的中医思维,这样才能根据症状找准病因,也能根据病因找准病症。
他以胃炎为例,有感冒、饥饿、饮酒及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胃炎的症状,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又比如,生气可能出现失眠、胃痛等不同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找到最根本的病因,进而辨证施治。“想要学好中医必须先培养中医的象思维,因为技术是死的,而思维是活的。”杜文孝说。
现在,国家正在着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激发中医药人才创新创造“新活力”。杜文孝也紧跟时代步伐,带了两个亲传弟子,其中一个弟子已学习三年,再过一两年就出师了,另一个弟子才刚刚学习半年。
他说,这两个弟子都定有目标,要求他们真正把家技绝活学到手,未来还想再选几个徒弟,“中医不是我个人的,是中华民族的,国家的,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就是完成中医传承的使命,要保护好中医,为中医走向世界尽力。”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值得传承好,也需要传承好。中医几千年的积累是一座宝库,前人流传下来的经典药方,既要继承又要发扬,才能发挥它的实用价值。“中医要发展,关键在于传承,而且要普及性传承”。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