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基层治理观察:如何以“细胞之治”助力“万州之治”?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4日电 题:重庆万州基层治理观察:如何以“细胞之治”助力“万州之治”?
记者 何蓬磊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重庆市万州区以民众期盼为导向,寻求社会治理创新“最优解”,以“细胞之治”助力“万州之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万州样本,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民心凝聚的新路径。
创新“五长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日前,在万州区太白街道青羊宫社区的“议事长廊”,最美志愿者正在社区开展的“太白夜话”微宣讲中,绘声绘色地讲述感人的“治家”故事,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随后,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身边的大小事,旁边的“五长”们手里拿着“五长制”工作登记簿逐一记录。

据了解,为更好推进基层治理,万州在全区52个镇乡街道全面推行“五长制”,选优配强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院落长)、物业长(自治协会理事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及红岩先锋志愿者、快递外卖小哥等其他力量在内的“5+3+N”治理团队,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全覆盖嵌入“五长制”链条,让基层治理更加井然有序,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据万州区太白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小林介绍,青羊宫社区常住户数3200余户,常住人口1万余人。辖区居民构成多样、流动性大,矛盾纠纷情况复杂。这位最美志愿者名叫周贵英,“五长制”刚推行时,她被居民们推选为片区长,之后她每天都要在自己负责的片区房前房后“溜达溜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前不久,青羊宫社区2位居民因电费收取问题起了口角纠纷,继而发生抓扯,于是找到社区“和事佬”周贵英评理。“不要让打架伤了邻里和气……”周贵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握手言和。71岁的周贵英既是青羊宫社区的“党员中心户”,又是楼栋长、网格长。她几十年如一日走街串巷协调解决矛盾,6本厚厚的记事簿写满了她调解的案例。
万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伟表示,万州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全面推行“五长制”工作机制,让“枫桥经验”在三峡库区落地生根,打造成具有万州辨识度的“枫桥式工作法”,有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提高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村落夜话”,让乡村“自治”更有为
每到夜晚,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石地坝院子却格外热闹。原来,长岭镇安溪村党总支书记陈献齐正组织村民召开“村落夜话”。预防猪瘟的消毒费用明细、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翠玉梨示范园的种植发展规划……这些都是村民们“夜话”的内容。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长岭镇安溪村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村落夜话”便是依法治理机制的生动写照。通过“村落夜话”,村民心中的许多疑问在轻松的氛围中得以解除。
拥有4A级景区——万州大瀑布的甘宁镇楠桥村,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近年来,楠桥村坚持自治强基础激发活力,将党组织延伸至网格、院落,开展安防、应急、调解工作;坚持德治教化塑新风,引导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守法示范户”等评选表彰;打造平安乡村数字平台,增强“智治”能力;凭借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打造出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26家,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独奏”变“合唱”,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近日,家住万州区太白街道的牟婆婆的“堵心事”终于解决了。原来,牟婆婆找到红光派出所民警孟蓉蓉,希望能协助解决房屋漏水纠纷赔偿问题。孟蓉蓉马上联系驻所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枫桥小分队值班律师吴燕进行调解。
吴燕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跟当事双方做工作,劝双方各让一步,莫让漏水“冷”了邻里情。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欢。
据了解,万州区在渝东北率先打造律师进驻派出所“法律惠民共同体”工程,这也是该区为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所做的探索。牟婆婆是众多受惠人之一。
此外,万州还创新开展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复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的“六调对接”的社会治理体系实践,被誉为“枫桥经验”在重庆落地的代表。
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有力举措。万州区依托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等机构,建立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同时整合44个派出所,26个巡回审判站点,662个镇乡街道村居调委会、13个行业性调委会等力量,充分发挥“家和服务站”“兴安法律工作室”“秋秋工作室”“蒲公英驿站”等平台的作用,综合运用调解、诉讼、信访、行政复议等多元手段化解矛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3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71%。(完)